河南71地超40℃,高温“烤”验下的应对之策

发布于:2025-07-15 阅读:2
7月14日河南多地气温破40℃,省、市拉响高温红色预警。本轮高温影响广、持续久,易引发热射病。本文解析预报与体感温度差异、预警触发原因,还给出应对建议,助大家安全度高温。

7月14日,河南多地气温冲破40℃,省、市两级气象台相继拉响最高级别的高温红色预警。据省气象台数据,当天全省共发布128条高温预警,71个县市气温高于40℃,已有市民因热射病就医。

河南高温

正如预报所示,14日,河南大范围地区酷热,郑州、新乡、焦作等地气温突破40℃,省气象台中午12时将预警升级为红色。15日,黄河以北和洛阳北部、郑州等地最高气温仍将升至40℃以上;16日,高温重心稍南移,影响黄河以南地区。气象部门提醒,本轮高温影响广、持续长,公众要做好长期防暑准备。

“红色预警”是最高级别的高温信号。省级红色预警启动门槛高,要求未来48小时内全省60个以上县(市、区)最高气温连续升至40℃以上;郑州市发布红色预警的条件是,主城区等区域未来24小时内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40℃。

每年酷暑,有人觉得天气预报“不准”,实际比预报热。气象专家表示,这是混淆了不同“温度”概念。天气预报里的温度,是安放在草坪上离地1.5米、通风良好且晒不到太阳的白色百叶箱里测出来的,为保证全球气温数据可相互比较。而我们生活环境不同,城市的水泥路和柏油路吸热,“城市热岛效应”会让市中心实际气温比郊外气象站预报值高1℃到2℃。

高温预警

我们常说的“体感温度”很个人化。空气湿度对其影响大,如同样高温,湿蒸比干蒸难受。当气温33℃、空气湿度高达80%时,人体闷热感可能比干燥天气下的35℃还强烈。此外,有无风吹、是否直晒、穿衣颜色等,都会改变体感热度。专家认为,未来推广“体感温度预报”更科学,但目前官方预报仍是“百叶箱温度”。

此次河南出现极端高温,主要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,导致晴空少云,太阳辐射增温明显;副高控制区内盛行下沉气流,造成下沉增温效应;低层暖气团发展强盛且持续久,利于极端高温出现。全球气候变暖也是大背景,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增强。

高温对河南影响广泛。居民生活方面,舒适度下降,用电量剧增,郑州电网负荷破历史峰值。农业生产受挑战,部分农作物生长发育受影响,如玉米穗分化、授粉质量等受影响。户外工作者健康受威胁,有人出现头晕等症状,甚至引发热射病,郑州某医院单日接诊27例热射病患者,6例多器官衰竭。

防暑措施

面对高温,各方积极应对。气象部门强化监测预报,及时发布预警;能源、电力部门保障电力供应;卫生健康部门强化防护,提高诊疗能力;施工企业调整作业时间,配备防暑用品;旅游景区加强管控;农业部门指导防灾减灾。

未来几天,河南仍将持续高温,部分地区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。市民要做好防暑降温,避免高温时段外出,特殊人群尤其注意;外出做好防护,携带防暑药品,及时补水;排查火灾隐患,驾车注意检查。希望大家共同应对,安全度过酷热时光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河南高温 高温预警 热射病 防暑措施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