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垃圾找手表:环卫工权益与公共服务边界的思考

发布于:2025-07-15 阅读:3
近日,山西大同两名环卫工4小时翻8吨垃圾帮游客找回儿童手表,引发网友热议。有人质疑浪费人力、不体恤工人,也有人关注环卫工有无额外奖励。相关部门回应将给予奖励,此事件也引发对公共服务边界和环卫工权益保障的探讨。

近日,山西大同发生的一件事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。“两环卫工徒手翻8吨垃圾帮游客找到儿童手表”一事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,网友们质疑声不断,认为这是“浪费人力、不体恤工人”。

环卫工

7月1日,深圳游客卢女士一家乘高铁前往大同游玩,列车上孩子将价值1200元的儿童手表塞进纸质垃圾袋玩耍,下车时不慎遗忘。卢女士先求助车站派出所,通过定位发现手表仍在大同南站,工作人员推测手表被当成垃圾运走了。第二天,卢女士拨打12345市民热线求助。经过当地城市管理部门联系和调度,最终在大同新城环境公司追踪到手表所在的垃圾挤压箱,里面足足有8吨压缩垃圾。公司调派两名环卫工搜寻,当天12点50左右,两名环卫工人戴着薄手套在高温闷热的垃圾堆里翻找。到了下午4点50左右,手表终于被找到,当晚就送到卢女士手中。

对于这一事件,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看法。站在城管局领导的位置上,这是宣传城管系统做好事的一个机会,能提升城管队伍的形象;站在受益人卢女士的角度,自己的孩子弄丢了电话手表,一个求助电话就找回来了,还被送到自己手上,没有花费丝毫代价;站在当地媒体的角度,城市温情感人,服务游客不遗余力,是给城市形象加分。然而,却很少有人站在环卫工的角度去思考。他们在38℃的高温天,冒着恶臭寻找了4个多小时,付出了额外的劳动,是否应该拿到相应的报酬呢?

翻垃圾找手表

事后,卢女士表示发红包对方拒收,但这个细节存在诸多疑问。红包是发给城管局工作人员的,还是发给环卫工的?拒收的是城管局工作人员还是环卫工?如果环卫工是自愿寻找,对红包也坚决不收,这个情节也应该让公众知道,让人们了解他们的高尚品质。

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长肖志刚回应称,城市管理局本身是一个服务单位,对12345热线转办的事情接诉即办,没有过多考虑“值不值”的问题,此次救助的卢女士就是一位普通游客,没有其他身份,不管是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,他们都会提供帮助。同时,他也坦诚接受老百姓的批评,下一步会对环卫工人有一定奖励。

从这件事情中,我们也应该思考公共服务的边界问题。公共服务需区分“紧急救命”与“普通失物”,不能无原则地满足老百姓的所有需求。卢女士疏忽致物品丢失,成本却由公共财政与环卫工承担,这显然不合理。专家呼吁参考“驴友有偿救援”模式,让责任方分担成本,避免公共资源滥用。

公共服务

此外,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也不容忽视。在此次事件中,环卫工在高温环境下徒手接触成分复杂的垃圾,面临着健康风险,但初期报道未提及额外防护或健康补偿。相关部门应该落实高温津贴、强制轮岗、防护装备等措施,让“有求必应”不以健康为代价。

真正的文明,不在于感动叙事,而在于制度温度。公共服务应该建立规则,守护公平,让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障。希望类似的事件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,让环卫工的劳动得到应有的尊重,让公共服务更加合理、规范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环卫工 翻垃圾找手表 公共服务 权益保障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