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铁站“去泡面化”引发公共服务大讨论

发布于:2025-08-15 阅读:0
近日,广州东站等多个高铁站停售泡面引发热议。此举措源于维护列车环境,但也带来经济、权益等问题。网友看法不一,铁路部门需平衡公共环境与旅客需求,如优化餐饮、分区管理等,以提升服务质量。

近日,#高铁去泡面化#话题引爆网络讨论。广州东站候车厅内,原本摆放泡面的货架已悄然换上拌面、捞面等干食产品。这场“泡面消失术”迅速成为热搜焦点,从广州蔓延至全国。

高铁站

据媒体实地走访,广州东站、白云站等主要高铁枢纽的站内商店均已停售泡面。广州东站内商铺原先摆放泡面的区域,已被捞面、拌面、速食面类产品取代。多家便利店员工透露,已按要求停售泡面。

广州东站回应称,原东站开行的普速列车已全部调整至广州站等其他车站,目前开行的均为动车组列车。根据国铁集团《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》相关规定,方便面属于可能严重影响列车环境卫生的食品。为维护高铁车站和列车环境卫生,使广大旅客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服务,高铁车站均不售卖方便面食品,但旅客可自行携带。

事实上,高铁“去泡面化”并非首次出现。2024年3月,上海虹桥站率先实施“无泡面化”,如今全国已有超30个高铁站跟进。一直以来,广州南站站内商店也未有出售方便面,不过其周边便利店和自动售货机仍可购买到方便面。

去泡面化

对于这一举措,舆论迅速分裂为“泡面自由派”与“公共环境派”。支持者认为,高铁车厢密闭性强,泡面气味难以消散。孕妇张女士表示:“怀孕后对气味特别敏感,每次闻到泡面味就恶心,停售是人性化举措。”医学专家指出,高铁新风系统每小时换气仅8 - 10次,远低于普通列车,泡面蒸汽中的油脂分子在密闭空间易形成气溶胶,可能加重呼吸道疾病患者症状。

反对者则强调泡面的经济价值与文化意义。“坐火车吃泡面是几代人的记忆,现在连这点自由都要剥夺?”网友“老火车迷”的评论获得众多点赞。高铁餐食均价较高,而泡面量大管饱还便宜,对于长途跋涉的旅客、预算有限的学生和务工人员等群体来说,是无奈却必要的选择。记者调查发现,广州东站周边便利店泡面销量因站内禁售激增37%,印证了“需求未减,只是转移”的市场规律。

此外,“不卖”但“可带”的规定也引发诸多问题。旅客自带泡面却可能因为没有热水而无法食用,使旅客权益受损。而且像泡椒凤爪、卤味等食品也有气味,却没有被限制售卖和食用,这种“选择性限制”,让规则的公平性受到质疑。

旅客需求

面对争议,铁路部门开始探索平衡方案。广州南站试点“气味友好专区”,在餐车设置独立通风的10人座区域,供旅客食用泡面等气味食物;12306平台新增“餐食偏好”选项,购买动车组车票时可勾选“需热食”或“忌气味”,系统将据此调配餐车供应。

更根本的变革在于餐饮供给侧改革。8月15日,广铁集团宣布与多家连锁餐饮品牌达成合作,推出15元起“平价热食套餐”,包含酸辣粉、自热米饭等低气味选项。同时承诺“2元矿泉水、15元盒饭不断供”,并接受旅客实时监督。

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明认为,高铁可借鉴航空餐饮经验,开发“气味指数”分级体系,对不同食物实施差异化管理。例如,允许无汤干食在普通车厢食用,含汤食物需在指定区域食用,并通过智能通风系统实时调节空气质量。

这场“去泡面化”争议,映照出公共服务精细化转型的迫切性。铁路部门应在提升环境品质的同时,加大平价餐食供给,优化车厢通风系统,探索分区管理模式,让每一位旅客都能带着温热的胃和尊严抵达远方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高铁站 去泡面化 公共服务 旅客需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