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姐弟争300万遗产,身世反转引深思

发布于:2025-07-22 阅读:4
天津一对姐弟为300万房产和存款闹上法庭,调解中发现两人均为收养。原本剑拔弩张的他们,在身世反转后,经法院调解达成一致。此案不仅是财产之争,更凸显亲情在利益面前的脆弱,引人深思。

近日,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遗产纠纷案件引发广泛关注。法庭上,孙姓姐弟为八旬父母留下的300万房产和存款激烈争吵。姐姐主张赠与合同无效要求分房,弟弟则凭借公证材料坚决捍卫自己的权益。

遗产纠纷

事情要追溯到多年前,1966年,孙大爷夫妇收养了8岁的姐姐,7年后弟弟出生(后证实也是收养)。二老含辛茹苦将姐弟俩养大,本希望他们能相互扶持,却没想到因一套拆迁房,姐弟反目成仇。2007年,孙大爷与儿子签订房产赠与合同并公证,但赠与人签字处仅有孙大爷一人的签名捺印。母亲离世后,孙大爷临终前将房产过户给儿子,还留下声明希望儿子给姐姐补偿,期望姐弟和睦。

庭审中,随着调解深入,令人震惊的事实浮出水面。姐姐当庭出示证据,证实弟弟也是被收养的孩子,二人皆非父母亲生。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,让弟弟难以接受。多年来,弟弟强调自己对父母养老送终的付出,本质上是在证明自己在家庭中的“合法地位”。即便共同生活数十年,血缘关系在家庭中的隐性权威依然难以消解。

收养

从法律角度看,依据《民法典》,合法收养的子女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继承权。本案中,尽管姐弟俩均为收养,但都依法享有继承权。然而,房屋已完成赠与过户,从法律层面讲,该房产不再属于遗产范围。这一 “赠与优先于继承” 的法律逻辑,虽看似冰冷,却维护了财产处置的确定性。

法官班耿齐深知这场纠纷若处理不当,不仅会增加双方当事人的诉累,更会让姐弟俩的亲情彻底破裂。于是,他坚定了“调解为先”的审理思路。在调解过程中,他不断安抚双方情绪,强调亲情的重要性。经过3个多小时的调解,最后双方达成一致:房产归弟弟所有,弟弟支付姐姐55万元补偿款,丧葬费、抚恤金扣除实际支出后均分。

亲情

这场遗产纠纷,归根结底是人性在利益面前的真实写照。亲情在300万遗产面前,脆弱得不堪一击。这警示我们,在处理家庭财产问题时,提前规划、明确分配至关重要。同时,我们也应该珍惜亲情,不要让金钱成为破坏亲情的元凶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遗产纠纷 收养 亲情 法律调解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