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跑楼小孩”代送外卖:看似多赢,实则暗藏“多输”风险

发布于:2025-08-04 阅读:2
近期深圳华强北等地,10 - 14岁“跑楼小孩”代送外卖。表面上三方共赢,实则未成年人安全存忧、消费者权益难保障,还可能涉嫌违法。此现象也暴露出外卖行业短板与家长教育偏差,值得各方重视。

近期,深圳华强北等地出现了一群特殊的“劳动者”——“跑楼小孩”。这些多为暑期放假的10 - 14岁学生,从外卖员手中承接“最后垂直100米”的送餐任务,每单收费1 - 2元。

跑楼小孩

因为写字楼地形复杂,外卖员超时风险高,而孩子们熟悉楼宇、收费低,便成了“替代方案”。他们胸前挂着二维码,守在写字楼附近,见有外卖、快递小哥驶来,就高喊“要代送吗”。有家长希望借此锻炼孩子,让他们懂得挣钱不易,孩子们也乐在其中,为攒钱买魔方、买手机等奔忙。

表面上看,这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。配送小哥省了时间,孩子赚了零花钱,家长满意孩子成长。然而,这看似温情的“暑假实践”背后,却存在诸多隐忧。

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是首要问题。一些孩子在车辆通行的路边抢接代送单,在高楼电梯间奔跑。一旦摔倒撞伤甚至遭遇意外,责任由谁承担?即便有的家长就在附近上班比较放心,也掩盖不了法律上的真空。未成年人缺乏风险判断与应对能力,着急送单本身就很危险。配送小哥虽会留存家长电话,但这并不保险,更不是“免责协议”。

代送外卖

消费者的知情权也难以保障。点外卖支付的是平台与骑手的服务承诺,如今服务末端被换成孩子。若送错地址、餐品丢失等,责任归属不明。而且如果代送的是食品,还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风险,消费者的知情权与服务质量都可能落空。

据法治日报报道,有律师指出,外卖员让未成年人代送餐可能构成变相雇佣童工,涉嫌违法。在这种场景下,可能构成承揽关系或雇佣关系,若为雇佣关系,外卖员需承担雇主责任。此外,外卖平台、监护人、写字楼管理方等,可能都脱不了干系。

令人担忧的是,“跑楼小孩”并非个别现象。赛格广场保安称,这一带约有30个学生参与代送服务,还有专业代送人抽成让孩子配送,使问题更复杂。家长口中的“锻炼”,在法律视角下或许已踩在违法边缘。

该现象还反映出深层次问题。一方面,外卖行业在高峰期、特殊点位服务能力不足,平台在人力调配、配送效率等方面存在短板。另一方面,家长对孩子社会实践的认知有偏差,锻炼孩子应选择合法、安全、规范的方式。即便有家长护送,出意外也难厘清责任。

“跑楼小孩”代送外卖现象,实则是一场安全与责任的小考。家长要树立正确教育观念,为孩子选规范的实践活动;配送员和平台要提升服务能力,保障消费者权益;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,制止和引导风险行为。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,让市场秩序更规范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跑楼小孩 代送外卖 未成年人安全 消费者权益 违法风险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