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风过后海滩现大量生蚝,专家提醒慎食

发布于:2025-07-22 阅读:3
7月21日,台风“韦帕”过境后,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街道海滩现大量生蚝,居民赶海“爆桶”。但专家提醒,台风后生蚝有污染、变质等风险,食用不安全,市民应谨慎对待。

7月21日,台风“韦帕”过境后,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街道附近海滩出现了令人惊讶的一幕:大量生蚝、蛤蜊等海鲜铺满海滩,吸引众多居民前来赶海,不少人“爆桶”而归,此场景引发网友热议。

生蚝

视频画面中,海滩上密密麻麻全是生蚝、蛤蜊等贝类海鲜。即便下雨,也挡不住市民赶海的热情,大家人手一个桶,嘴里喊着“捡不完根本捡不完”,仿佛瞬间实现了海鲜自由。不少网友看到后表示想去捡,但也有部分人担忧捡来的海鲜吃着不安全。

专家明确提醒,不要捡、不要吃这些被台风冲上岸的海鲜。这一现象多是因为附近海域养殖的生蚝受风浪冲击,脱离养殖设施被冲到了岸上。疾控专家指出,台风过后暴雨会将污水和化粪池排泄物冲入海洋,海洋中创伤弧菌数量激增,这种细菌常附着在贝类外壳上,一旦通过伤口进入人体,最快12小时就能引发败血症。

什么是创伤弧菌呢?创伤弧菌是致死率最高的致病弧菌,广泛分布于水温较高的各河海交界水域、近海、海湾及海底沉积物中,常寄生于贝壳类等海洋生物中,如鱼、虾、牡蛎、蚌等。如果不慎受伤,一定要及时用清水冲洗伤口,并用酒精消毒,然后及时就医。

赶海

台风为何会“送来”生蚝?生蚝通常附着在礁石、堤坝或养殖筏上,台风带来的巨浪和强水流可能将它们冲刷脱离原栖息地,并随潮水涌向岸边。此外,部分近海养殖的生蚝也可能因台风破坏设施而被冲散。不过,这种现象并非每次台风都会发生,其规模取决于台风强度、潮汐以及当地海域的生蚝分布情况。

尽管“免费海鲜”听起来诱人,但食品安全专家和海洋生物学家均发出警示:台风过后被冲上岸的生蚝可能存在多种风险,市民在捡拾和食用时需格外谨慎。一是污染风险高,台风伴随的暴雨会使陆地污水、工业废水、农药残留等流入海洋,生蚝易富集水中有害物质,如重金属、致病菌等;二是死亡变质可能,被冲上岸的生蚝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,可能已死亡或开始腐败;三是来源不明,养殖或野生难辨,野生生蚝可能携带更多寄生虫或病原体,若来自受赤潮影响的海域,还可能含有贝类毒素。

如果市民仍想捡拾生蚝,专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降低风险:观察生蚝状态,活的生蚝在触碰时会微微闭合外壳,若外壳始终张开且无反应,则可能已死亡,不宜食用;选择清洁海域,尽量避开靠近工业区、排污口或洪水泛滥区域的海滩;彻底清洗和烹饪,食用前用刷子清洁外壳,并彻底煮熟(沸水煮5分钟以上),避免生食;适量食用,即使生蚝看起来新鲜,也不宜一次性大量食用,以免摄入过量污染物。

食品安全

相关部门也迅速行动起来,多地海洋与渔业部门已展开巡查,提醒市民注意安全,并加强对近海污染情况的监测。部分沿海城市还组织人员清理海滩,防止腐烂海鲜影响环境卫生。

对于这一现象,网友意见不一。有人觉得台风过后捡海鲜是沿海地区的传统,只要注意挑选就没问题;也有人持谨慎态度,认为免费的东西可能暗藏危险,万一吃出问题,医药费可比生蚝贵多了。

总之,台风过后海滩出现大量海鲜,看似是“大自然的馈赠”,但背后隐藏的食品安全、人身安全及生态风险不容忽视。我们在面对这样的“馈赠”时,应保持理性和谨慎,切勿因贪图一时之“鲜”而忽视潜在风险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台风 生蚝 赶海 食品安全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