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男子误把乙醇当汽油,点火引火烧身敲响安全警钟

发布于:2025-07-15 阅读:4
近日,湖北一男子误把乙醇当汽油,点火时瞬间燃爆,不仅自己引火烧身,还波及周围群众。乙醇和汽油性质差异大,这起事件凸显安全知识重要性,也暴露出公众对易燃液体认知误区。

2025年7月12日,湖北多地发生令人痛心的事件,多名男子误把乙醇当汽油,点火时引火烧身,场面惊心动魄。

引火烧身

一位炸油条从未出过岔子的师傅,在院里点煤炉时,因引火的柴太湿,看到墙角深色瓶子标签模糊有“醇”字,便以为和汽油差不多,倒在柴堆上点火,结果火苗瞬间窜起半人高,胳膊被严重烧伤。

在某村庄修车铺前,一名男子与修车师傅就乙醇能否当汽油使用争论不休。男子为证明自己,用打火机点燃乙醇,火苗瞬间蹿出。旁边群众不慎碰倒乙醇桶,洒出的乙醇迅速燃爆,男子衣服被引燃,成了“火人”。幸运的是,一位黑衣男子不顾安危扯下其燃烧的裤子,火势得到一定控制。受伤男子全身多处烧伤,情况危急。

乙醇

还有城郊汽修铺的王建军,车抛锚后,他将低价收来标签模糊的“工业用”液体当汽油加入油箱,点火时油箱口爆炸,他被严重烧伤。经检测,液体是浓度95%的工业乙醇。

乙醇和汽油虽都易燃,但性质差异明显。乙醇燃点低、挥发性强,遇明火极易燃烧爆炸;汽油燃点相对高,爆炸极限与乙醇不同。这几起事件暴露出公众对易燃液体认知的严重误区。

类似因混淆化学品引发的意外并非个例。2023年杭州8岁男孩将酒精喷洒全身后点火,体表65%面积Ⅲ度烧伤;2024年全国因违规使用易燃液体引发的火灾中,43%与酒精相关,农村地区因安全教育缺失成为高发区。

安全知识

为避免此类悲剧,多地应急管理局发布提醒并制定《家庭化学品安全使用指南》。个人要增强安全意识,接触化学品仔细查看标签,不随意混用替代,分类存放并远离火源热源;企业和作坊要落实主体责任,对员工培训,建立规范流程,配备消防器材和防护装备;相关部门要加强科普宣传和监管,普及危险化学品知识,检查纠正不规范操作。

这些事件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,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,增强安全意识,掌握安全知识,避免因无知和疏忽引发意外事故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乙醇 汽油 引火烧身 安全知识

相关文章

  • 姐弟争300万遗产,身世反转后亲情何去何从

    姐弟争300万遗产,身世反转后亲情何去何从

    天津一对姐弟为300万遗产闹上法庭,调解中发现两人均非亲生。曾经父母含辛茹苦养大他们,却因拆迁房反目。最终法院调解,房产归弟,弟给姐55万补偿。这场纠纷凸显···

    2025-07-22

  • 防晒口罩越戴越黑?皮肤科医生揭秘真相

    防晒口罩越戴越黑?皮肤科医生揭秘真相

    近期社交平台流传“防晒口罩越戴越黑”的说法。上海辟谣平台求证专业人士,得知该说法不准确。正常人体皮肤温度难达热应激温度,佩戴防晒服饰升温影响小于紫外线···

    2025-07-17

  • 凌晨捉知了猴,意外邂逅黑眉锦蛇

    凌晨捉知了猴,意外邂逅黑眉锦蛇

    7月11日凌晨,孙先生在大连甘井子区捉知了猴时偶遇黑眉锦蛇;豫东的李建军也在捉知了猴时与黑眉锦蛇不期而遇。专家称黑眉锦蛇无毒,是捕鼠能手,属国家“三有”保···

    2025-07-17

  • 湖北男子误把乙醇当汽油,点火引火烧身敲响安全警钟

    湖北男子误把乙醇当汽油,点火引火烧身敲响安全警钟

    近日,湖北一男子误把乙醇当汽油,点火时瞬间燃爆,不仅自己引火烧身,还波及周围群众。乙醇和汽油性质差异大,这起事件凸显安全知识重要性,也暴露出公众对易燃···

    2025-07-15

  • 19岁高考生疑被骗至缅甸失联超一周,警方介入调查

    19岁高考生疑被骗至缅甸失联超一周,警方介入调查

    近日,19岁高考生彭宇轩疑被骗至缅甸后失联超一周,引发关注。同车乘客曾劝其回家,次日还收到他报平安定位。家属称其高考后想打工,填志愿不如意。目前警方已介···

    2025-07-15